最新消息:

我在倫敦,我很好,勿念。

2009年12月15日 星期二

靜物樂團 -- 給主流與非主流的巴掌




有天忽然在線上討論起音樂,
我說我不喜歡自稱"非主流"的音樂人,
所謂的非主流並非大家都聽得一頭霧水,
或是唉聲嘆氣像鬼一樣的不知所云。

"非主流" 或是說 "另類" 在英文上叫Alternative,
更確切的說應該是"無法歸類"的音樂,
不是所謂的"Pop"流行曲風與節奏,
跟市場上的搖滾又有所區隔,
那些音樂很特別、獨特,
但不代表亂七八糟的音符湊一湊,
或是不會唱歌的人亂喊一喊就可以稱為非主流、另類。

對於華語音樂而言,
靜物樂團的「橘子與蘋果」專輯的確可以算非主流。
但這張專輯放上歐美唱片行,可以算主流的很。

靜物樂團的法文名叫Nature Morte,
除了"靜物"的意思,
文字上更直接的翻譯是"死亡的自然"。

專輯內所有歌曲都是先有詞再有曲,
所以請來的作詞者格外重要:李格弟、吳向飛、易家揚、葛大為。

李格弟:也就是詩人夏宇
她有很多筆名,除了李格弟,還有童大龍、李廢等。
最初是跟李泰祥合作,
寫過趙傳的「我很醜,可是我很溫柔,
薛岳的「你在煩惱些什麼呢?親愛的」。

吳向飛:來自中國大陸,
寫過陳奕迅的「路一直都在」,
羽·泉的「開往春天的地鐵」
24歲就獲得了「第十屆中國歌曲排行榜年度最佳填詞人大獎」

易家揚:請拿起手邊的國語專輯,隨手翻翻,看到了嗎?
寫過孫燕姿的「同類」、「遇見」,張惠妹的「記得」、
還有陳小春很逗趣的歌「神啊救救我」.......
Need I say more???

葛大為:
他的作品也常可以在劉若英、陳奕迅、蕭亞軒的專輯中看到
推出過四本文字作品,
書店逛逛一定可以看到!

兩位團員
女生Lisa幾年前從法國旅居回來
其實她在法國就已經跟很多鬼佬 (好明末清初的詞) 玩樂團了,
所以她的音樂其實很法國!
發行過「More Lisa」及 「綺想世界」兩張個人專輯
曾獲得金曲獎最佳新人提名
幾年前她來電台宣傳,
週末的個人節目中介紹了許多在法國很受歡迎的歌手,
聽到了幾個我愛的歌手像是Susheela Raman等

男生Eric之前是洛克班樂團的吉他手
也擔任過 Joanna 王若琳的亞洲巡迴專屬吉它手。

專輯有王力宏友情跨刀提琴獨奏
還有美國N.E.R.D永生樂團
鼓手Eric Fawcett跨刀跟Lisa共同製作專輯。

靜物樂團是我近期內少數整張全聽到完的華語專輯,
一部分的確是華語音樂千篇一律,

每一張專輯都有"全新改變"的口號喊出,
卻張張失望,
不是改了失去自己,就是令人納悶: 改變在哪?

另一部分是華語音樂越來越只專注在商業上,
為了配合某代言而寫了某首歌,
為了配合哪一節日而寫了適合播放的歌,
為了排行榜、為了KTV而寫了容易上口的歌.......

還記得有一次看演唱會,
台上的歌手哭著激憤的說:
"大家說我們的音樂越來越主流了!"

我想反問的是,主流是污辱嗎?
看看國外有多少傳奇音樂人都可分類在主流中,
而國內有多少歌者,他們的旋律仍不斷的在傳唱著,

究竟主流污辱了誰?
究竟哭泣的是為了悼念自己失去的音樂精神?
還是那些配合商業的行為讓他失去了自己?

音樂不只是配合大眾口味,
而且是必須教導的。

靜物樂團的這些歌曲,
換成法文,換個包裝形式,
放在歐洲音樂行架上也不顯得突兀。

說這張專輯非主流嗎?
其實聽得出他們某部分符合了商業需求,
或是說屬於"國際化"的商業音樂,
可惜在台灣卻是賣給小眾。

主流嗎? 這些歌絕對不隸屬台灣"K歌"的標準。
然而究竟是華語樂壇為了進軍內地,
音樂越退回數年前的國語歌曲模式,
還是華語樂壇衰敗到無法跟上國際腳步呢?

當我聽著國外不斷的出現新曲風,
不斷的有著新節奏出爐時,
華語音樂卻沒有任何想接收跟進的腳步,
再聽也是令人心涼啊....

有時想想,華語樂壇中的大牌歌手/音樂人,
能不能製作出一張專輯"至少"
精采度或是創新度是可以達到這張專輯的等級呢?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「橘子與蘋果」專輯精彩度? 五顆星!
要旋律性有旋律性,要好編曲有好編曲,
要嗓子有嗓子,要精細精緻精準....
通通都有! (來優來優 人客麥客氣啦...)

沒有留言: